0-3 脆败菲律宾:女排青训的锅,谁来背?
当菲律宾姑娘们在网前抱作一团欢庆时,中国 U16 女排的姑娘们木然站在原地,眼圈红得与队服融为一体。20-25、18-25、20-25,三个干脆利落的比分,像三把重锤砸在排球界的心上 —— 亚洲青年运动会这场 0 比 3 的脆败,不是偶然的失足,而是中国排球青训体系积弊的总爆发。
比赛的每一分钟都在暴露刺眼的差距。技术统计单上的数字冰冷得令人窒息:菲律宾队轰出 10 个发球 ACE 球,而中国队仅有 3 次发球得分,得分率不足 5%;我们的一传到位率连三成都摸不到,85 次扣球仅收获 25 分,成功率刚过 30%,反观对手 99 次扣球拿下 43 分,成功率高达 44%。更令人揪心的是球员的现场表现:接应球员在攻防转换中左顾右盼,二传手推不出合格的组织球,主攻起跳时甚至踩不稳落点,整场比赛连一套完整的战术节奏都未能打出来。全场下来,中国队竟无一人得分上双,主攻孙雯煜拼尽全力也只拿到 8 分,副攻徐睿琳、陈馨怡各得 7 分的成绩,在菲律宾成熟的 U19 阵容面前不堪一击。

首当其冲被质疑的是教练组。这场比赛的指挥席上,坐着临时顶班的教练团队 —— 原本的集训计划因 6 月停训、8 月换人被搅得支离破碎,直到 9 月才仓促敲定执教阵容。主帅何琦赛后那句 “以赛代练” 的解释,更像无力的自我安慰。场上的战术布置暴露了致命短板:对手早已用快变、后攻、前飞战术撕开防线,我们的教练还在沿用八十年代的老旧打法,靠着吼声代替数据复盘,用 “吊高点” 的笼统指令应对复杂战局。有球迷尖锐指出,这样的教练组连菲律宾的发球节奏都预判不了,更别提针对性调整 —— 当对手用精准发球连续冲击一传时,场边始终没有给出有效的应对方案。
zoty中欧,zoty中欧登录,zoty中欧体育,中欧体育(zoty)官网队员的基本功薄弱则是更直观的硬伤。这批平均年龄仅 16 岁的孩子,面对大三岁的对手本就存在身体差距,但技术层面的鸿沟更令人绝望。800 米跑就算体能测评、快慢得分一致的选材标准,早已埋下隐患 —— 教练嫌麻烦的敷衍态度,让天赋球员被埋没,普通队员也练不出真功夫。比赛中,她们的扣球屡屡被拦、传球频频失误,仅主动失误就送了对手 18 分,相当于白给对方一整局的得分。这种 “技术塌方” 不是一日之寒,而是长期训练低效、缺乏实战打磨的必然结果。
但把账全算在教练和队员身上,显然有失公允。这场失利的背后,是更深层的体系性溃败。全运会的备战优先级远高于亚青会,本该出征的 U18 主力被省队召回,只能让 U16 梯队仓促顶上,形成 “以小打大” 的被动局面。这种 “重国内赛事、轻国际练兵” 的短视思维,让青年队成了牺牲品。更可怕的是青训根基的松动:不少省队用退役男排队员执教女排,“自己都没跳明白,怎么教孩子跳得更高”;训练模式还停留在 “磨洋工” 阶段,上午四小时、下午四小时的无效消耗,远不如外教马可・穆索 2.5 小时高强度训练的效果显著。
菲律宾女排的崛起更反衬出我们的滞后。这支曾被视为 “鱼腩” 的队伍,如今靠着系统的青训和稳定的梯队建设实现蜕变,比赛中展现的战术默契和关键分处理能力,正是中国青年军最缺失的品质。而我们的青训早已陷入恶性循环:缺乏稳定的国际赛事历练,天才球员被低效训练消耗,教练队伍得不到更新迭代,最终形成 “输球 — 甩锅 — 再输球” 的死局。
0 比 3 的比分不是终点,而是警钟。当江苏队靠着梯队联赛、科学选才维持竞争力时,当外教的训练理念证明 “高效比时长更重要” 时,我们该清醒了:这场失利不是哪个人的错,而是管理层的急功近利、青训体系的僵化落后、教练团队的能力不足共同酿下的苦果。若再不打破 “全运会至上” 的利益壁垒,不革新训练理念,不夯实青训根基,未来恐怕不止是输给菲律宾那么简单。

发表评论